傳媒報道
【從小學理財】培育孩子的理財敏感度
(親子王國 2022-07-12 9:25:00)理財教育中心的社工經常鼓勵家長以零用錢作為理財教育的工具,讓孩子從小負責管理自己的收入與支出,讓他親身感受理財是生活的一部份。但家長經常都會提出一個問題:「小朋友對自己的支出根本毫無概念,他們都不介意將所有錢用在一件玩具或文具上,一點也不心痛!給他們零用錢也學不到什麼呀!」以上問題可以分為兩個部份:第一是收入跟支出的對比,第二是他們對支出類型的認識。
小朋友雖然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工作賺錢,就算家長扭盡六壬去讓他們「在家工作」,依然難以獲得真實工作的體驗,反而研究指出家長為孩子選擇的「工作」如有不慎,更會「污染」了該工作的本質或原意,得不償失。所以,在他們收到「收入」後,學會「分配」才是重點!而孩子要有分配的空間,則要讓他們負責不同的開支,讓他們在有限的收入中取捨,才能體會到收入的多寡及合理分配的重要性。對於年幼的孩子,例如小一至小三,要他們學懂分配金錢可能會有些困難,而多數家長亦會集中於「儲蓄」,調查顯示香港有八成四初中及小學生都有儲蓄的習慣,但當中有記帳的卻只有四成。其實要養成記帳的習慣必須要循序漸進,但如果金錢的用途較單一的話,孩子將支出記下來就變得更重要了,因為在記帳過程中孩子能學習及掌握到的理財技巧遠比儲蓄獲得的金額更重要。
家長們對記帳有什麼印象呢?很麻煩?「濕碎數」很難記?記完又如何呢?其實對孩子來說,他們本身並沒有印象和概念,反而記帳能夠帶給他們好多的益處。首先是成功感,當他們定好目標,看著自己一步一步向目標邁進,那份成功感便成為他們儲蓄的動力;其次是建立金錢敏感度,孩子本身對物價的概念基本上只圍繞著他們會注意的物品,例如零食及玩具之類,但就算如此,他們也未必理解「小數怕長計」這個概念,當有清晰的記錄後,不少孩子會對原來自己花在某樣物品上的金額比自己想像中多很多感到驚訝;最後是掌握個人開支的方向,每個月與孩子檢討他們的總支出,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金錢用了在什麼地方,探討一下這個支出是否他們理想的方向,便可以讓他們適時作出調整,亦了解自己是一個怎樣理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