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家福會「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發現: 超過一半受訪青少年認為精神健康不理想 學業成績及家庭為主要因素 有接近一半受訪者認為現時社會的資源不足夠 家福會提倡與家庭、學校及社區攜手 強化青少年及家庭的內在力量
(2023-10-04)2023新學年已經開始了一個月,面對後疫情的新常態,雖然學校已經回復正常運作,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亦不容忽視。適逢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衞生日」,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早前就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進行研究,並於10月4日發佈研究結果。
為了解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狀況以及影響他們精神健康狀況的因素,家福會青少年服務Power T.A.G.「心•動啟航」計劃於2022至2023學年進行了「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調查共收集了來自40所服務中學,共2,464名介乎12歲至19歲中學生的回應,當中男女比例約各佔一半。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54.4%)的青少年認為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不理想,其中更有近十分之一(9.7%)認為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非常不理想。另外,有接近三分之二(62.9%)青少年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及(61.4%)青少年認為香港社會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兩者的關注度相約。在社會資源方面,有四成半(45.7%)的青少年表示現時社會的資源不足夠去促進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當中約有8.2%認為非常不足夠。
從以上數據,顯示青少年和社會都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然而他們認為投放在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資源不足夠,也認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不理想。
調查還確定了多個影響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大因素,包括學業成績(95.1%)、家人期望(93.7%)及家庭關係(92.2%)。香港家庭福利會服務總監(青少年服務)陳淑儀女士表示,普遍香港青少年的學業壓力大,強化個人「內在力量」是克服困難之必要心理質素。同時,家庭因素與青少年精神健康關係密切,故建議家長與青少年互相代入對方的處境,多製造溝通的機會,了解親子間常見的價值觀差異,從而促進家庭的溝通,提升家庭幸福感。除了家庭以外,學校和社區能為青少年提供有利於培養良好精神健康的土壤,也有助他們健康茁壯成長。另外,陳女士建議為對社區活動有興趣的青少年提供一系列的訓練及體驗,推動他們探索社區資源以及自身於社區貢獻的可能性,讓他們了解及展示自身對社區參與的看法,藉此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及提升對社區的歸屬感。
自疫情以來及後疫情的新常態下,家福會青少年服務留意到青少年及家庭精神健康的服務需求十分殷切,故於2022學年已開始為40所服務中學全面推行青少年及家庭精神健康計劃,名為Power T.A.G. – Boosting Inner Strength Project「心•動啟航」計劃,以強化青少年及家庭的內在力量為重點,透過經歷「蛻變、實現和滿足」的過程,促進他們發展成長心態,以應付在生命中出現的精神健康挑戰。
陳淑儀女士指出,計劃其中一個項目名為「Power On 社區大使」,由一群來自不同中學的學生先探索自我,再化身為社區大使,經歷「自助到助人」的蛻變過程,最後藉「社區藝術日」實現心中所想,向公眾表達青少年的心聲。透過與成年人交流,青少年經歷了被接納、被觸動和被賦權的連結和滿足。計劃已於2022-2023學年開展,並獲得不同持份者的正面評價。我們將於2023-2024學年延續之前的經驗,以「青聲可見 自我展現」為主題,透過活動促進青少年為社區作貢獻,強化他們的能力感。相信這類型的計劃,在提升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工作上有參考價值,能有效與青少年,家庭,學校及社區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