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全港首個「非同住離異爸爸」研究 參加者自評情緒壓力 平均值高達7.73 分 (10 分滿分) 家福會舉辦「邁向『以家為本』的離異家庭支援服務 — 經驗整合研討會」 呼籲加强對離異家庭及離異爸爸的支援
(2024-12-13)本港離婚率在過去數十年有所上升,去年離婚入稟宗數更突破2萬宗,是繼2019年後再創新高,惟社會缺乏對離異父親的研究,當中並沒有與子女同住的父親所面對的精神壓力更甚。為喚起社會對離異家庭及非同住離異父親的關注,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 於今天(12月13日)舉行「邁向『以家為本』的離異家庭支援服務 — 經驗整合研討會」,並發表全港首個有關「非同住離異爸爸的父職經驗」的研究結果,逾300位來自社福界及教育界的人士參與。本會冀藉此讓大衆體會不同的家庭成員在面對離異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連繫各界以回應及支援離異家庭多樣和複雜的需要。
研討會邀得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家庭及兒童福利)鄒鳳梅女士出席,鄒女士致辭時指出,共享親職服務是社署其中一個支援家庭的重點服務,2019年政府撥款資助成立五間共享親職支援中心,並由社署恆常資助,當中家福會負責營運的「親籽薈」是其中一間,亦是首間專門做子女探視服務的,累積了多年經驗。而有份資助本會離異家庭服務及本研究的香港公益金,亦有派員出席。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副主席高志偉先生表示,很高興見證計劃的成果,認為是次研討會可提升大衆對支援離異家庭的關注。
研討會亮點之一,是公布全港首個有關「非同住離異爸爸的父職經驗」研究結果。負責研究的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洪雪蓮教授指,家福會於2020年以簡單問卷訪問了53位離異父親服務使用者,即正在經歷或將要經歷離婚程序、或已經和子女的母親分居的非同住爸爸.同時,為當中24位參與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期間共的敘事治療小組聚會及個別訪談。受訪者年齡界乎30至65歲,結果發現離異父親背景多元,從事不同行業,反映不論背景都有可能結束婚姻的社會現象。離婚對父親情緒、親子關係和父親角色有著很大影響,研究發現重點節錄如下:
1) 非同住離異父親自評情緒壓力平均值高達7.73分 (10分滿分)
非同住離異父親自評其情緒壓力,10分為滿分,平均值為7.73分,中位數達8分,反映他們承受相當大的情緒壓力。部份受訪者指對家事法庭處理離婚的冗長過程感到困擾,每次上庭都很大壓力,在司法過程中欠缺描述自己形象的權力,例如即使福利官在報告中描述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低、有暴力傾向、缺乏照顧小朋友的能力等,他們也無法申辯和反對;有非同住爸爸的經濟條件轉變,例如減人工,因要付大額贍養費而感到有壓力。
另外離異父親自評對子女的思念程度,10分為滿分,平均值高達8.8分,中位數更高達10分,反映他們大多數都非常想念子女。有受訪者指無法或非常難以見子女,主因是前配偶拒絕合作及不遵守法庭的判令;發現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變得負面、子女態度冷淡、因見面太少無法持續地建立親子關係等。
2) 處理探視子女的安排期平均為3.9年,遇有爭議,採用法律途徑的成效最差,相對而言,透過共享親職支援中心協調為最有效的處理方法
受訪者指安排探視子女,平均須時3.9年,中位數為3年。部分離異父親直認在共享親職的過程中,特別是要不斷爭取探視機會,構成精神壓力,例如會失眠,甚至有自殺念頭及計劃。當探視安排出現爭議,他們會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包括和對方協商、透過第三方協調、透過福利報告主任協商、透過法庭提出訴訟及透過共享親職支援中心協調。
研究結果顯示,採用法律途徑為五個處理方法中成效最差的,10分為滿分,自評付出平均值為8.31分 ,效果平均值僅為2.81,相差5.5分。相反,透過共享親職支援中心協調為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付出和效果相差只有1.72分。
3) 離異父親望大眾了解他們的處境 欠缺對離異父親的支援
有離異父親對香港家事法庭的程序、公平性提出質疑,認為現時法庭程序對離異父親不公平。他們盼望大眾了解他們的處境,法庭能更全面地考慮及決定撫養探視的安排。
非同住離異父親反映,離婚後在共享親職方面遇到困難和承受巨大壓力,尋求協助時發現香港欠缺對離婚爸爸、男性的支援服務;無論時間安排及內容設計上,都無法滿足大部份非同住父親的需要。
4) 同路人助爸爸抒發情緒 提升身心健康
「非同住離異父親敘事治療小組」參加者均表示有所得著。由於社會主流對男性特質的建構、父親角色的期望,參加者指在小組以外未能與他人分享自己作為非同住離異父親的困擾;小組卻提供了一個「圍爐」的平台,讓組員能透過與同路人分享經歷以抒發情緒、互相支持,感到自己被明白、被聆聽、因想法改變而放鬆及學習到樂觀面對,從而更有力量適應離異後的生活和父親需要。
家福會提出以下建議,望連繫各界,加强對離異家庭及離異父親的支援:
(一)關注離異父親作為被忽視的群體
本港有關離異父親的研究非常缺乏,希望藉是次研究調查所得,引起社會的關注。研究結果發現,離異父親對親子關係、子女成長的過程,以及履行作為父親在共享親職方面的責任上,遇上種種困難,卻未能尋求相關支援;事實上,有非同住離婚爸爸一直堅持不放棄探視子女的機會,是因為他們抱有「父母雙方對子女同樣重要」、「父親要陪伴及支持小朋友成長」等信念,社會應視離異父親為共享親職的重要持份者,關注他們的困難和需要,並加强對他們的支援服務。
(二)關注離異家庭成員的精神健康
離婚後的探視權,涉及父、母及子女三方面的生活安排,雖然是次研究對象是離異爸爸,但他們也察覺到子女承受的壓力,也提及前配偶的情緒,反映離異家庭成員的精神健康均備受威脅,有需要提升三方對自己及其他家庭成員的精神健康的關注,預防出現危機。
(三)處理離婚創傷、前配偶關係對共享親職的影響
要處理離婚創傷和關係矛盾並非朝夕可做到,共享親職的理念卻要求彼此「不計前嫌」,集中處理父母間的分工和合作。研究結果凸顯,能否落實共享親職,必須有父母雙方面的配合,惟在高衝突的前配偶關係下,不但未能發揮共享親職的優越性,更可能為子女帶來傷害,引申反思共享親職的優越性和必需性。
家福會對離異家庭及離異父親的相關支援
家福會設有調解中心、親籽薈共享親職支援中心、家福中心及各種特別計劃,為離異家庭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提供服務專線、家事調解、共享親職與親子聯繫服務,離異家長輔導及協調服務、訓練工作坊,親子聯繫服務、兒童輔導、社區教育活動等,亦定期舉辦離異父親小組、聚會等一系列活動。更多資訊請瀏覽:http://bit.ly/3CXcPHz。
「非同住離異爸爸的父職經驗」研究結果
圖片說明